第 271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 271 章
明代文官, 迎來送往是很重要的。
既然霍善約的是第二天一起去吃鴨,潘季馴頭一天便去應酬別的同僚。他這次起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同僚們的極力舉薦,現在順利回到北京都察院,潘季馴便得做東宴請一下同僚。
人在其中, 誰都不能免俗。
明朝官場上的那點事情, 潘季馴沒給霍善講,只派家仆陪著他出門遛彎。
霍善對明代官場的情況也不甚關心,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難題。
他去過很多皇朝了, 這些皇朝有宦官為患的, 有武將作亂的,有文官禍國的, 也有昏君當道的, 有志者往往堵了這頭那頭又出事。
誰都沒法保證由自己上場便能保證千八百年的太平。
治理個黃河尚且沒法保證它不再泛濫成災, 何況是治理那麽大一個國家?
霍善已經不是三歲大了, 他三歲的時候聽到什麽新鮮事物就迫不及待給霍去病他們講,問他們能不能把這麽好的東西弄過來。現在他已經知曉即便在明代這邊學到點什麽治國妙策, 搬到大漢那邊去也不一定適用。
既然如此,他還是只需要開開心心吃喝玩樂就好, 那些覆雜的事情還是留給大人操心去吧!
霍善領著兩個潘季馴指派給他的家仆, 大搖大擺地北京城中溜達。
萬歷年間許多管控都寬松了不少,街上商鋪林立,叫賣聲不絕於耳。
街上偶爾能看到賣書的書坊,裏頭的書籍琳瑯滿目, 寫什麽的都有, 霍善看見後也不急著去找掛靠的醫館了, 跑進去看看這本、看看那本,覺得都挺新鮮。
明代人的造紙業、印刷業都十分興盛, 造就了長篇章回體小說的興起,發展到萬歷這會兒都已經開始比拼裝幀了。霍善在別人的書鋪裏轉悠了一圈,還給李世民他們發送了《隋唐野史》《秦王逸史》之類的野史封面。
李世民:「?」
嬴·曾經當過秦王·政:「警覺.jpg」
嬴·曾經當過秦王·政:「這秦王指的是誰?」
霍善興致勃勃給打開《秦王逸史》替他們驗證了一下,開局就是“李公子晉陽興義兵”。
很顯然,李世民激發了明代小說寫手蓬勃的創作欲!
嬴政:「那沒事了。」
李世民:「……」
真是豈有此理!
這些明朝人禮貌嗎!
霍善在街上玩耍半日,還與兩家仆一起在外頭吃了最近在北京城火起來的玉米面鵝油蒸餅。
之所以說是最近才火的,那當然是它用上了漂洋過來而來的玉米面。在此之前,玉米還沒有傳到北京來呢!
霍善只吃過新鮮的玉米以及玉米糊糊粥,還沒試過這種玉米面和小麥面混上鵝油做出來的蒸餅,不由巴巴地立在餅攤前看著人家攤主忙活。
蒸餅一出鍋,攤主就利落地幫他切分好,用油紙袋一裝,笑呵呵地遞了過來。
那蒸餅上撒著些許細鹽和花椒面,一口咬下去不僅喧軟油潤,口感還十分豐富。霍善在邊上吃了一份,覺得還沒飽,又要了一份給吃了個精光,才心滿意足地前往剛才遛彎時選定的目的地。
那是家李時珍在北京當院判時帶他去過的醫館。
哪怕相隔了二三十年,這醫館也還頑強地開著。只是那坐堂的醫家是沒見過霍善的,也不知道霍善曾經見過他年輕時候的模樣。
倒是霍善進去的時候“呀”地驚呼了一聲,好奇地打量著對方鬢邊的白發。
那老大夫已經上了年紀,又是整日與患者打交道的,性情便添了幾分慈和。他瞧見個約莫七八歲大的小孩兒一臉驚奇地看著自己,便和氣地問道:“你是有什麽事嗎?莫不是家裏人生病了?”
看著小孩兒面色紅潤、精神奕奕,便不是自己需要看大夫的。
霍善馬上說道:“我家裏人好得很!”他反駁完了覺得對方也是好意,又換了個話題和人家聊天,“沒想到你這麽老了啊。”
對他而言就是幾年功夫,當年那個還沒資格單獨坐診、勤勤懇懇給老大夫們打下手的年輕人,竟都已經頭發花白。
老大夫笑道:“你見過我?就算是五六年前見過我,我也跟現在差不多啊。”
霍善實話實說:“我是好多好多年前見過你的,那時候你才二三十多歲呢,愛吃鴨油燒餅!”
老大夫本來覺得荒謬,聽到鴨油燒餅後又楞了一下。他緩緩說道:“那是我妻子愛吃的,妻子死後我就沒再吃過了。”
霍善不太能理解對方語氣中蘊含的感情,見老大夫神色有些怔忡,和他分享道:“我覺得外頭新出的鵝油蒸餅比上次吃過的鴨油燒餅好吃,你可以去嘗嘗。松喧得很,不費牙的!”
老大夫笑了笑,笑容裏依然帶著點兒霍善不太能理解的情緒。他說道:“好,我下次去嘗嘗。”
老大夫又問霍善來醫館是想做什麽。
霍善就把來意給老大夫說了。
他也沒什麽特別要求,只是想掛個小牌在門口就可以了。
霍善還把小牌拿出來給老大夫看。
還是他小時候寫的那張小招牌,他每天都揣在醫館倉庫裏頭隨身帶著,以備不時之需!
老大夫想了想,答應了他的要求。
霍善沒覺得奇怪,當初李時珍帶他過來醫館學醫,那也是說一聲就可以了的。當然,他是一點都不考慮人家李時珍當時可是太醫院院判!
倒是隨行的家仆心中納罕:這麽小的娃娃會看病?
潘季馴讓他們跟著霍善,只說隨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,錢不夠花回家再取,所以他們也不知道霍善到底想做什麽。
等到霍善似模似樣地做到診桌後頭等患者登門了,他們都還有些恍惚。玩過家家玩到醫館來不太好吧?
霍善哪裏管過旁人在想什麽?午後第一批患者登門,他便湊過去跟人家老大夫搶患者,仗著自己年紀小、腦袋靈活,別人還沒說出個所以然來,他就講得頭頭是道了。
這麽小半天忙碌,霍善也算是把自己的本領展露了個七七八八,老大夫對他的醫術已經十分認可,所以大方地允他把那“天下第一醫館”的招牌掛滿三天。
霍善順利掛靠成功,第二天就把蘇軾搖過來吃香噴噴的漕運鴨。
因為那家醫館名氣還算大,所以霍善在這邊擁有兩個邀請名額。他問了其他人要不要來,結果是目前最清閑的杜甫拔得頭籌。
潘季馴今日還沒正式上崗,便親自帶著霍善三人在北京城中遛彎。
霍善力邀他們去賣書的鋪子走走,裏頭有許多杜甫詩研究,杜甫可以盡情欣賞欣賞。
潘季馴隱隱感覺這個提議不太美妙。
果不其然,蘇軾和杜甫進去沒多久,就和人爭執起來了,杜甫還榮獲了一句“你懂什麽杜甫”的批評。
論打嘴仗,杜甫根本打不過明朝讀書人。
蘇軾聽得嘆為觀止,正要上去勸勸架,就聽旁邊的霍善興致勃勃給他念當代大明文壇領袖王世貞的大作:“讀子瞻文,見才矣,然似不讀書者。讀子瞻詩,見學矣,然似絕無才者——”
蘇軾用力捂住他的嘴巴,不讓他繼續往下念。
這句點評的意思很簡單,讀蘇軾寫的文章,感覺他很有才華,但像是沒讀過書的;讀蘇軾寫的詩,感覺他讀了很多書,但是總覺得他一丁點才華都沒有!
當然,王世貞也沒有一罵到底,他還誇了蘇軾的小文和小詞,說是昏昏欲睡的時候讀起來能提神醒腦、原地滿血。
可惜後面這句被蘇軾給捂沒了,他就只能聽到前面兩句點評。
蘇軾咬牙切齒。
好你個王世貞,我招你惹你了!
蘇軾和杜甫都是被潘季馴勸出書鋪的。
算了,算了,也不是什麽大事,旁人想得後人幾句點評還得不到呢。
霍善連連點頭,還搬出李時珍來舉例,聽袁枚說李時珍寫好百萬巨著《本草綱目》去求王世貞寫序,王世貞沒答應。還是等李時珍死後他才感慨萬千,提筆給李時珍寫了篇序推薦這本書出版!
蘇軾和杜甫能說什麽,只能把霍善的話發送給李時珍讓他感受感受什麽叫世態炎涼。
李時珍:“……”
你們說話就說話,捎上我幹嘛!
好在漕運鴨的味道確實很不錯,吃著確實和普通家養鴨不太一樣,鴨肉咬著緊致得很,而且沒有半點腥味,再加上烤鴨師傅手藝過人,皮烤得脆脆香香的,一口下去只覺滿足到不得了。
下午他們還領著霍善到處遛彎玩耍,完全不需要潘季馴這個東道主招待。
唯一不太好的是北京城夜裏要宵禁,蘇軾他們不能到處去浪,只能早早睡下了。
三人在北京城浪了兩天,眼看到了該回去的時候了,霍善才記起自己還在人家醫館裏掛靠來著。
霍善先讓蘇軾和杜甫先各回各家,自己去找那老大夫說一聲,順便取回自己的招牌。
順便給老大夫留本方書作為答謝,裏頭全是李時珍他們在醫館系統裏用模擬臨床試驗檢驗過的方劑。
老大夫翻開書看了幾頁,便知道這本書有多珍貴。
他親自送霍善到醫館門口取招牌。
外頭夕陽已經西斜,金色的餘暉籠罩著整座北京城。
“你,還能回去嗎?”
眼看霍善就要走了,老大夫忽然開口問他。
霍善一楞,納悶地問道:“回哪裏去?”
老大夫道:“就我二三十歲的時候……或者更晚一點……三四十歲的時候也行。”他老了,眼珠子已經有些渾濁了,說出口的話卻帶著那麽一點不切實際的希冀,“要是哪天你還能見到那時候的我,記得跟我說,嘉靖四十五年三月初一那天早點回家,別在路上耽擱。”
那天他想著許久沒給懷孕七八個月的妻子買鴨油燒餅了,特地繞路去買了兩個。
晚了一點,就晚了那麽一點,不小心摔倒在地的妻子已經沒氣了,一屍兩命。
他本來已經努力讓自己忘記了,也覺得自己已經忘記了。
可聽到霍善一說“鴨油燒餅”,記憶便如潮水般將他淹沒。
怎麽會那麽巧呢?
就那天家裏沒別人,就那天他晚回家那麽一會。
如果真的可以回到那天之前該多好啊。
霍善感覺這件事對老大夫似乎很重要,點著頭說道:“好,如果我有機會再見到那時候的你,肯定跟幫你說的。”
雖然他既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過去,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會過去,不過他記性好,肯定不會把答應別人的事給忘了。
為了不讓老大夫白期待,霍善還是提前給他講明事實:“就算我跟他說了,你這邊也不會變的哦。”
老大夫嘴唇動了又動,最後只是點著頭說道:“我知道,已經發生的事是不會變的。”
他只需要知道在萬千世界之中,終將會有一個自己能及時趕回家就行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明代文官, 迎來送往是很重要的。
既然霍善約的是第二天一起去吃鴨,潘季馴頭一天便去應酬別的同僚。他這次起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同僚們的極力舉薦,現在順利回到北京都察院,潘季馴便得做東宴請一下同僚。
人在其中, 誰都不能免俗。
明朝官場上的那點事情, 潘季馴沒給霍善講,只派家仆陪著他出門遛彎。
霍善對明代官場的情況也不甚關心,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難題。
他去過很多皇朝了, 這些皇朝有宦官為患的, 有武將作亂的,有文官禍國的, 也有昏君當道的, 有志者往往堵了這頭那頭又出事。
誰都沒法保證由自己上場便能保證千八百年的太平。
治理個黃河尚且沒法保證它不再泛濫成災, 何況是治理那麽大一個國家?
霍善已經不是三歲大了, 他三歲的時候聽到什麽新鮮事物就迫不及待給霍去病他們講,問他們能不能把這麽好的東西弄過來。現在他已經知曉即便在明代這邊學到點什麽治國妙策, 搬到大漢那邊去也不一定適用。
既然如此,他還是只需要開開心心吃喝玩樂就好, 那些覆雜的事情還是留給大人操心去吧!
霍善領著兩個潘季馴指派給他的家仆, 大搖大擺地北京城中溜達。
萬歷年間許多管控都寬松了不少,街上商鋪林立,叫賣聲不絕於耳。
街上偶爾能看到賣書的書坊,裏頭的書籍琳瑯滿目, 寫什麽的都有, 霍善看見後也不急著去找掛靠的醫館了, 跑進去看看這本、看看那本,覺得都挺新鮮。
明代人的造紙業、印刷業都十分興盛, 造就了長篇章回體小說的興起,發展到萬歷這會兒都已經開始比拼裝幀了。霍善在別人的書鋪裏轉悠了一圈,還給李世民他們發送了《隋唐野史》《秦王逸史》之類的野史封面。
李世民:「?」
嬴·曾經當過秦王·政:「警覺.jpg」
嬴·曾經當過秦王·政:「這秦王指的是誰?」
霍善興致勃勃給打開《秦王逸史》替他們驗證了一下,開局就是“李公子晉陽興義兵”。
很顯然,李世民激發了明代小說寫手蓬勃的創作欲!
嬴政:「那沒事了。」
李世民:「……」
真是豈有此理!
這些明朝人禮貌嗎!
霍善在街上玩耍半日,還與兩家仆一起在外頭吃了最近在北京城火起來的玉米面鵝油蒸餅。
之所以說是最近才火的,那當然是它用上了漂洋過來而來的玉米面。在此之前,玉米還沒有傳到北京來呢!
霍善只吃過新鮮的玉米以及玉米糊糊粥,還沒試過這種玉米面和小麥面混上鵝油做出來的蒸餅,不由巴巴地立在餅攤前看著人家攤主忙活。
蒸餅一出鍋,攤主就利落地幫他切分好,用油紙袋一裝,笑呵呵地遞了過來。
那蒸餅上撒著些許細鹽和花椒面,一口咬下去不僅喧軟油潤,口感還十分豐富。霍善在邊上吃了一份,覺得還沒飽,又要了一份給吃了個精光,才心滿意足地前往剛才遛彎時選定的目的地。
那是家李時珍在北京當院判時帶他去過的醫館。
哪怕相隔了二三十年,這醫館也還頑強地開著。只是那坐堂的醫家是沒見過霍善的,也不知道霍善曾經見過他年輕時候的模樣。
倒是霍善進去的時候“呀”地驚呼了一聲,好奇地打量著對方鬢邊的白發。
那老大夫已經上了年紀,又是整日與患者打交道的,性情便添了幾分慈和。他瞧見個約莫七八歲大的小孩兒一臉驚奇地看著自己,便和氣地問道:“你是有什麽事嗎?莫不是家裏人生病了?”
看著小孩兒面色紅潤、精神奕奕,便不是自己需要看大夫的。
霍善馬上說道:“我家裏人好得很!”他反駁完了覺得對方也是好意,又換了個話題和人家聊天,“沒想到你這麽老了啊。”
對他而言就是幾年功夫,當年那個還沒資格單獨坐診、勤勤懇懇給老大夫們打下手的年輕人,竟都已經頭發花白。
老大夫笑道:“你見過我?就算是五六年前見過我,我也跟現在差不多啊。”
霍善實話實說:“我是好多好多年前見過你的,那時候你才二三十多歲呢,愛吃鴨油燒餅!”
老大夫本來覺得荒謬,聽到鴨油燒餅後又楞了一下。他緩緩說道:“那是我妻子愛吃的,妻子死後我就沒再吃過了。”
霍善不太能理解對方語氣中蘊含的感情,見老大夫神色有些怔忡,和他分享道:“我覺得外頭新出的鵝油蒸餅比上次吃過的鴨油燒餅好吃,你可以去嘗嘗。松喧得很,不費牙的!”
老大夫笑了笑,笑容裏依然帶著點兒霍善不太能理解的情緒。他說道:“好,我下次去嘗嘗。”
老大夫又問霍善來醫館是想做什麽。
霍善就把來意給老大夫說了。
他也沒什麽特別要求,只是想掛個小牌在門口就可以了。
霍善還把小牌拿出來給老大夫看。
還是他小時候寫的那張小招牌,他每天都揣在醫館倉庫裏頭隨身帶著,以備不時之需!
老大夫想了想,答應了他的要求。
霍善沒覺得奇怪,當初李時珍帶他過來醫館學醫,那也是說一聲就可以了的。當然,他是一點都不考慮人家李時珍當時可是太醫院院判!
倒是隨行的家仆心中納罕:這麽小的娃娃會看病?
潘季馴讓他們跟著霍善,只說隨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,錢不夠花回家再取,所以他們也不知道霍善到底想做什麽。
等到霍善似模似樣地做到診桌後頭等患者登門了,他們都還有些恍惚。玩過家家玩到醫館來不太好吧?
霍善哪裏管過旁人在想什麽?午後第一批患者登門,他便湊過去跟人家老大夫搶患者,仗著自己年紀小、腦袋靈活,別人還沒說出個所以然來,他就講得頭頭是道了。
這麽小半天忙碌,霍善也算是把自己的本領展露了個七七八八,老大夫對他的醫術已經十分認可,所以大方地允他把那“天下第一醫館”的招牌掛滿三天。
霍善順利掛靠成功,第二天就把蘇軾搖過來吃香噴噴的漕運鴨。
因為那家醫館名氣還算大,所以霍善在這邊擁有兩個邀請名額。他問了其他人要不要來,結果是目前最清閑的杜甫拔得頭籌。
潘季馴今日還沒正式上崗,便親自帶著霍善三人在北京城中遛彎。
霍善力邀他們去賣書的鋪子走走,裏頭有許多杜甫詩研究,杜甫可以盡情欣賞欣賞。
潘季馴隱隱感覺這個提議不太美妙。
果不其然,蘇軾和杜甫進去沒多久,就和人爭執起來了,杜甫還榮獲了一句“你懂什麽杜甫”的批評。
論打嘴仗,杜甫根本打不過明朝讀書人。
蘇軾聽得嘆為觀止,正要上去勸勸架,就聽旁邊的霍善興致勃勃給他念當代大明文壇領袖王世貞的大作:“讀子瞻文,見才矣,然似不讀書者。讀子瞻詩,見學矣,然似絕無才者——”
蘇軾用力捂住他的嘴巴,不讓他繼續往下念。
這句點評的意思很簡單,讀蘇軾寫的文章,感覺他很有才華,但像是沒讀過書的;讀蘇軾寫的詩,感覺他讀了很多書,但是總覺得他一丁點才華都沒有!
當然,王世貞也沒有一罵到底,他還誇了蘇軾的小文和小詞,說是昏昏欲睡的時候讀起來能提神醒腦、原地滿血。
可惜後面這句被蘇軾給捂沒了,他就只能聽到前面兩句點評。
蘇軾咬牙切齒。
好你個王世貞,我招你惹你了!
蘇軾和杜甫都是被潘季馴勸出書鋪的。
算了,算了,也不是什麽大事,旁人想得後人幾句點評還得不到呢。
霍善連連點頭,還搬出李時珍來舉例,聽袁枚說李時珍寫好百萬巨著《本草綱目》去求王世貞寫序,王世貞沒答應。還是等李時珍死後他才感慨萬千,提筆給李時珍寫了篇序推薦這本書出版!
蘇軾和杜甫能說什麽,只能把霍善的話發送給李時珍讓他感受感受什麽叫世態炎涼。
李時珍:“……”
你們說話就說話,捎上我幹嘛!
好在漕運鴨的味道確實很不錯,吃著確實和普通家養鴨不太一樣,鴨肉咬著緊致得很,而且沒有半點腥味,再加上烤鴨師傅手藝過人,皮烤得脆脆香香的,一口下去只覺滿足到不得了。
下午他們還領著霍善到處遛彎玩耍,完全不需要潘季馴這個東道主招待。
唯一不太好的是北京城夜裏要宵禁,蘇軾他們不能到處去浪,只能早早睡下了。
三人在北京城浪了兩天,眼看到了該回去的時候了,霍善才記起自己還在人家醫館裏掛靠來著。
霍善先讓蘇軾和杜甫先各回各家,自己去找那老大夫說一聲,順便取回自己的招牌。
順便給老大夫留本方書作為答謝,裏頭全是李時珍他們在醫館系統裏用模擬臨床試驗檢驗過的方劑。
老大夫翻開書看了幾頁,便知道這本書有多珍貴。
他親自送霍善到醫館門口取招牌。
外頭夕陽已經西斜,金色的餘暉籠罩著整座北京城。
“你,還能回去嗎?”
眼看霍善就要走了,老大夫忽然開口問他。
霍善一楞,納悶地問道:“回哪裏去?”
老大夫道:“就我二三十歲的時候……或者更晚一點……三四十歲的時候也行。”他老了,眼珠子已經有些渾濁了,說出口的話卻帶著那麽一點不切實際的希冀,“要是哪天你還能見到那時候的我,記得跟我說,嘉靖四十五年三月初一那天早點回家,別在路上耽擱。”
那天他想著許久沒給懷孕七八個月的妻子買鴨油燒餅了,特地繞路去買了兩個。
晚了一點,就晚了那麽一點,不小心摔倒在地的妻子已經沒氣了,一屍兩命。
他本來已經努力讓自己忘記了,也覺得自己已經忘記了。
可聽到霍善一說“鴨油燒餅”,記憶便如潮水般將他淹沒。
怎麽會那麽巧呢?
就那天家裏沒別人,就那天他晚回家那麽一會。
如果真的可以回到那天之前該多好啊。
霍善感覺這件事對老大夫似乎很重要,點著頭說道:“好,如果我有機會再見到那時候的你,肯定跟幫你說的。”
雖然他既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過去,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會過去,不過他記性好,肯定不會把答應別人的事給忘了。
為了不讓老大夫白期待,霍善還是提前給他講明事實:“就算我跟他說了,你這邊也不會變的哦。”
老大夫嘴唇動了又動,最後只是點著頭說道:“我知道,已經發生的事是不會變的。”
他只需要知道在萬千世界之中,終將會有一個自己能及時趕回家就行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